top of page
25_12_2022_14_12_02_1150000.gif

王老仙師 (無極混一太聖祖)

天和教主

 王老仙師: 是無極始祖化身。
先天之神皆歸納於無極界。後天之神皆宗於太極界。 
 
無極始祖(王老仙師)為無極界之主宰, 
玉皇上帝 为太极界之主宰。 
25_12_2022_15_21_21_5050000.gif
25_12_2022_14_12_02_1150000.gif

無極始祖

天和教主 :王老仙师

 

          王老仙師、天帝也,又稱玄玄上人,謂太極以分天地,天地化金生人,又謂玄玄上人化金生人,太極化生五老,謂木公、西王母、黃道老仙師、南極仙翁、北極仙翁。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玄玄上人傳道於木公,木公傳道於王母,玄玄上人為木公與西王母之師,而五老所稱之西極道祖,即玄玄上人,亦即王老仙師也。 道家以農曆十二月十三日為仙師萬壽日。

         說文曰:「玄,幽遠也,象幽,而人覆之地。」 老子曰:「何謂之玄,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。」玄玄即深遠之;又曰「古之士微妙玄通,深不可識。」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易坤又云:夫玄黃者,天地之雜也,天玄而地黃,天者陽,始於東北,故色玄,地者陰,始於西南,故色黃,所謂「天地玄黃,宇宙洪荒。」

          另敘王老仙師是何神人? 復居何處。 經曰:常在崑崙山,往來羅浮括蒼等山。山上皆有宮室。主天曹事。一日之中,與天上相返覆者十數過。

           地上五嶽生死之事。 皆先來告知王君。 王君出城,盡將百官從行。 唯乘一黃龍麒麟。 將十數待人。 每行常見山林在下,去地百丈所到之處,山海之神皆來奉迎拜謁。
(此說出自神仙傳)。

王老仙师 : 

鴻濛未辟道含泉、無數星球氣化成。 

甲子難稽千萬亿、虛空隱我不知名。 

虛空久蕴气玄玄、未判鴻濛有我先。 

一點真灵长不滅、生來佛聖與神仙。 

          有自吾靈,至今不知甲子,生無數星球,滅又生,壞又成,曆千億萬鴻濛, 可知數之大,無稽考, 如木公、金母、水精、赤精、黃老,皆由吾一氣化成,

 

天地生人、生物、木公、金母、練丹運氣,氣滿沖出,中央直氣化成人類,偏者則生山川草木; 木水火風,由此人生人,物生物,不息,直到至今。

 

人得五行之秀, 精氣神之三寶, 而物权得五行之偏,故人為萬物之靈,  三才以人為貴 , 貴在修 「道」得 「道」 則得玄,自是還原還本 , 還本則萬能 , 人不能窮理盡性,溯本思源「道」實難得。 

※無極始祖其一炁化三淸 : 元始天尊代表為道敎最高之神。 

          再化五老共贊化育天地萬物群品之職。  

東王木公老 : 生於碧海之上,  蒼靈之墟, 以主陽和之氣 , 理於東方。 

 與西王金母老相對。 

        又再化王襌老祖鬼谷仙師。以王為姓,三橫代表天、地、人, 一直王 , 混沌初開到天、地、人定位, 得三才者可以為王。見自本性為禅 。

老祖 : 为至尊无上稱呼。

鬼谷為山名:在今中國大陸河南省登封縣東南。

仙:為山人。

自然人:眞人。

師者範也傳道、授業、解惑也。 

就是敎導我們成仙得道的天人之師。天和這二字之由來是無極始祖

一炁化三清時化為元始天尊 : 代表天開始。 

再化五老東王木公老生於碧海之上 , 蒼靈之墟 , 以主陽和之氣而來的 

 「天和」名稱。  

 「王老」 這二字是在化五老時,東王木公老而來的。 

 「仙師」 這是化身王禪老祖鬼谷仙師而來的稱呼。 

 「天和王老仙師」 之由來如此。 

          傳自軒轅黃帝時約距今四六七七年前隨太上老君西至流沙,  於東周春秋戰國時,約距今二七五七年至二三九O年前之間復歸,  居鬼谷山,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曾傳徙孫臏、龐涓,後從學弟子百餘人,惟蘇秦、張儀,不慕神仙,  從學縱橫之術。 

    「王老仙師」 來自無始。無極始祖一炁化三淸

元始天尊代表 「天」 再化木公陽 「和」之氣。東 「王」 木公 「老」 

東方五行屬木,仙生的方位。 

 

再化王老祖鬼谷仙師時在今河南省登封縣東南 :鬼谷山敎門徒學神仙術南方五行屬火,神旺方位。

東方木屬仙境, 南方火屬神界, 北方水屬聖 域、西方金屬佛國,  中央土為神仙聖佛會集之所。 

因此法師公門徒信徒都朝東南神仙,生旺方向拜請法師公。 

※備註:(至於東崑崙)法師公起源處一;東方屬木仙境,有陽和之氣, 

 仙人所居生旺方位。崑崙是指仙境也是眞仙所住。

         福建省仙遊縣九 鯉湖是何氏兄弟九人,修道練丹於此,丹成客乘赤鯉而云。

是九仙練丹於此,丹成乘赤鯉而去。是九仙(九處老人)現稱九湖老法師。

奉王老仙師聖諭
以「天、和、一、炁、大、灋」為句首十五字六聯。

聯文:

天元久蘊   擘闢渾沌   啟鴻濛   位超九天

和諧天地   化生萬物   立綱倫   軒輊三界

一點真靈   道貫二儀   化三清   開佈五行

炁韞無極   德盈天地   制四御   煥燦七元

大羅示現   普賜榮恩   降福慧   澤被四方

灋道開通   廣傳聖明   聚賢眾   宏宣八德

聯句註釋

左聯:開天化聖   

天元久蘊   擘闢渾沌   啟鴻濛   位超九天

          太虛之初,王老仙師稟受天地之精而自生,開啟鴻蒙時代,遊處於紫氣之間,號稱「元始天王」。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歷經千萬年,長久積蘊无限能量,終能擘闢混沌,開天地,置陽清為天,天上至清之氣便形成仙界;陰濁為地,地下至濁之氣形成魔界;而天地之間為凡界,三界始成。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老祖一日九變,化神於天,化聖於地,演繹大千世界,乃稱「浮黎元始天尊」,為天地萬物之祖。九天乃神霄至極,王老仙師居於虛無之無極青玄宮大羅天,為仙神至尊。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和諧天地  化生萬物  立綱倫  軒輊三界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「和諧」,為互相配合、協調之意。玄濛老祖調合天地間節氣季令,形成大週天,運行有序,天地感而萬物化生,人從而生焉。

 

         老祖累化為聖,臨世教化,循天地陰陽之道,制訂三綱五常。三綱,指君為臣綱,父為子綱,夫為妻綱,要求為臣、為子、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于君、父、夫,同時也要求君、父、夫為臣、子、妻作出表率。

     

     ;五常即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,是用以調整、規範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婦、朋友等人倫關系的行為準則,聖人感人心而天下治。

      「軒輊」,古代大夫以上乘坐的前頂高的車為軒,而車頂前低後高的車為輊。一說車子行進時,前端高起叫軒,後端高起叫輊。用以比喻高低、輕重、優劣的差異。

 

          仙學辭典所謂:「三界,一為欲界,二為色界,三為無色界,三界在人身中,煉精者可超欲界,煉炁者可超色界,煉神者可超無色界」。

          人有膚色、種族、智愚、尊卑等各種先天的差異;後天的學習也有先後高低,修練有境界層次,先學後進本有序。應崇賢敬法,尊師重道,恭友合朋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中聯:天道演化

一點真靈  道貫二儀  化三清  開佈五行

         王老仙師生於太元之先,老祖真靈常存不滅,天地初開,兩儀肇判,運轉既滿週圓,氣自分散,自性一炁化出精、氣、神為三清:玉清元始天尊、上清靈寶天尊、太清道德天尊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玄、元、始三位一體,一化為三,三合為一。道氣惟一,應用分三,三清分化有形,日、月、星現,天體運行。再將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氣化為五方五老:東華木公為天皇扶桑大帝稱東王公、西華金母為太真西王母、南華火精南極仙翁、北華水精北極仙翁、中華黃老為黃道老仙師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五老既成,而五行全,此後天皇生地皇、地皇生人皇,化古賢聖人,開生化人,宇宙肇成。

 

炁韞無極   德盈天地   制四御   煥燦七元

          無極是宇宙萬物之本源,太極前之狀態。周敦頤太極圖說:「無極而太極」,說明宇宙順逆終始變易的全過程,道生萬物、無中生有。

 

         道教有描述萬物生化過程的「太極圖」和說明逆施成丹過程的「無極圖」,其實兩圖合一順逆而已,為天、地、人三才之道的理。

          張伯端在悟真篇中說:「大丹妙用法乾坤,乾坤運兮五行分;五行順兮常道有生有死,五行逆兮丹體常靈常存」。

 

         王老仙師一點真靈,炁逆溯長存於無極,而能將道與理順行於太極,德盈天、地、人之間。

      「四御」為道教天界尊神中輔佐三清道祖的四位聖尊,又稱四輔,老祖制四御以統率天地萬神,呈人間帝王形象,分掌造化生靈之生滅福祉。

   

       「七元」指「北帝七元星君」,即北斗七星。史記‧天官書:「北斗七星分陰陽,建四時(春、夏、秋、冬),均五行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,移節度(廿四節氣),定諸紀(年、月、日、時辰、歷數)。」

 

          後註曰:「北斗者,天地之大德大化,真氣正道,結為玄象,運乎中天,統犒天地,司生司殺,養物濟人也。」。七元又泛指二十八星宿及天上眾星。煥燦七元,乃指四御都領天地,以天上燦爛的星辰對照著地上的眾生。

 

右聯:澤被黎庶

大羅示現   普賜榮恩   降福慧   澤被四方

          大羅天為三十六重天中最高的一重天,元始經云:「大羅之境,無復真宰,惟大梵之氣,包羅諸天。頌曰:三界之上,渺渺大羅,上無色根,雲層峨峨」。

 

          皇經集注卷一:「仰啟大羅天,無上玄穹主」。大羅為王老仙師所居之仙境,歷化為仙神聖賢開劫渡人,

 

          隋書.經籍志:「天尊之開劫也,乃命天真皇人,改囀天音而辯析之。自天真以下,至於諸仙,輾轉節級,以次相授,諸仙得之,始授世人。」

 

          王老仙師率天和眾仙大法師公,應時示現靈機,大顯威靈,普渡眾生,嘉惠萬民,恩澤廣被。四方信眾虔誠禮之,求福得福,增生智慧。

 

灋道開通   廣傳聖明   聚賢眾   宏宣八德

灋道為仙神佛法之道,天和玉虛宮秉持王老仙師化世濟人的精神,建立莊嚴道場,為信眾開啟通往道法之路,入道之門,同時,將

 

古聖先賢治世及修身的明訓廣傳於世;以聖訓明德,感召當代賢德善士,齊聚廟堂,集眾信力量與智慧,護持道場,共同宣揚忠、孝、仁、愛、信、義、和、平之現代道德觀,用匡時弊,以正人倫。

  


教說聯

奉王老仙師聖諭以「天、和、一、炁、大、灋」為句首八字六聯

聯文:

天行三教   正道   正教

和致萬象   和親   和眾

一脈心傳   傳道   傳教

炁運週天   正心   正念

大化節義   教忠   教孝

灋門倫理   灋天   灋地

 

聯句註釋:

天行三教   正道   正教

          上天有好生之德,為教育人類,化生諸聖列賢,創教誨人。

 

         三教,指的是儒教、佛教(釋教)及道教三家,儒、道、釋,歷來一直是華人社會與文化的骨幹,學儒能得其正,法道能致其逸,近禪佛則能了悟無相無住。

 

          三教,亦為人生進己修身的階段性學養。天和教義,融和儒、道、釋三教,天和玉虛宮奉王老仙師聖意創立,為一秉持三教正道之正派道場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

和致萬象   和親   和眾

         和,順也,諧也,相應也,不堅不柔也,聖人也能和。萬象,為宇宙間一切事物或景象。為天,能使宇宙運行順序,為聖賢者,能使世間萬象調和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當政者,能使百姓安居樂業。親友之間能和睦相處,人與人之間,皆能相互尊重,融處在一片祥和的社會之中,過著幸福安康的生活。

 

一脈心傳   傳道   傳教

          天和正教法門,是王老仙師召天和眾仙山法師公所創立的神霄教派,傳到人間發揚光大。

          法師公法門師徒相傳,本著法師公普化眾生之精神,尊法師公為導師,以「天地福緣」拜師入道,過館學法,修身學道,救世渡眾,在人世間傳教行道。

 

          天和法門融和法、密、玄教法,是仙法,是無上法,是三教大法。天和王老仙師,眾仙法師公在傳法的過程中,密訣密傳,心法心傳,身教言教,不輕傳,非本門門人不傳,故曰「一脈心傳」。

 

炁運週天   正心   正念

         週天一詞,為古代天文學術語,是天體上的大圓周稱為黃道,黃道上布列著眾多星辰,並在其上運行。

          凡二十八宿及諸星,皆循天左行,一日一夜為一週天。由於宇宙間充斥著炁,日月星辰得以和諧運轉;在我們生存的大地中,也正因為有炁的存在和運轉,造作了萬物的生息。

           道家根據天人相應的觀點,引用「週天」術語,以概括丹道功法,並分為大、小週天。大週天指神行週天,是天人合一,將自身與天地相合,進入天道循環。

 

          小週天指氣行週天,是打通體內的循環,使炁在體內運行不息。無論是神行週天或氣行週天,修練者都必須本持正心、正念,才能修得正果。

 

大化節義   教忠   教孝

          大化一詞,原指宇宙,大自然,亦謂化育萬物,荀子·天論:「列星隨旋,日月遞炤,四時代禦,陰陽大化。」。

          佛教指佛的教化:「説教之綱格,大化之筌蹄」。大化也用來稱人生的重要變化,列子·天瑞:「人自生至終,大化有四:嬰孩也,少壯也,老耄也,死亡也。」。

 

          通常解釋為仙、神、佛、聖對人們在各個世代及生命階段中,廣遠深入的啟示與教化。天和眾仙大法師公,皆為得道仙、神、佛、聖,或感應顯靈聖示,或歷劫化生為大忠大孝的節義烈士,降世以身教人,留下感人事蹟,成就典範。

 

         凡我天和修者、信眾,皆應效法古聖賢現身教法,將中華文化特有的忠孝節義倫理道德,以及正心、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的願念,繼起道統,代代相傳。

 

灋門倫理   灋天   灋地

          灋門一詞,佛教指修行者所從入的門徑,道教指眾生入道的門徑。孔子將人分為八級:聖、賢、才、智、平、庸、愚、劣。曰: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

 

         老子將人分為三等: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;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;下士聞道,大笑之。不笑,不足以為道。

 

          佛陀將生命分十道:六凡輪迴道(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、阿修羅、人、天),四聖解脫道(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)。

 

          儒釋道入道各有其份序與倫理,這些灋門倫理皆秉於敬天禮地的概念,求入道者,應先能效法天地,順應造化。

bottom of page